在2016年全国两会采访发现,代表委员们纷纷通过提交提案、议案等方式为PPP立法“鼓与呼”,意在规范推进PPP落地。作为一种公私合作建设基础设施、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机制,PPP模式在2015年得到空前发展。2015,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,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(PPP)模式。地方政府积极跟进,纷纷推出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项目,而目前国内LED户外照明也大部分采用PPP模式来运作。 PPP项目落地情况不理想 据获悉,目前财政部条法司和财政部金融司正在积极调研、加快推进PPP立法相关工作。而近期由财政部PPP中心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密集召开的PPP立法研讨会也释放出鲜明的信号:PPP立法工作已经驶入“快车道”。 在2016年全国两会采访发现,代表委员们纷纷通过提交提案、议案等方式为PPP立法“鼓与呼”,意在规范推进PPP落地。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《关于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》的提案称,近年来,决策层大力倡导PPP模式,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。但地方政府在推广PPP面临“观念认识转变难、规范推广运用难、社会资本寻求难、工作协调推进难、操作实施过程难、传统银行融资渠道通畅难”等困难。 提案指出,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是主要问题之一。提案称,目前,我国尚没有关于PPP的统一法律法规和规范。当前的规则设置常常一刀切,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。主管部门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做出的规定,大多仅限于某个行业、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;有的法规过多重视自身管理的需要、导致部门法规间存在冲突,难以有效衔接。 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元提交的《关于加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立法》的议案称,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列为推介、示范的2762个PPP项目,拟投资额达4.95万亿元,但签约率仅20%左右,PPP项目落地情况不理想,不能满足当前大量民生工程、公共设施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需求,既影响了国民生活的便利和满意程度,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。这一现象反映,在PPP模式快速发展的当下,现有规章制度存在缺陷和不足。 陈华元认为,当前系列规章及制度的效力层次低下,多为国务院或地方性行政法规、部门规章,尚未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。 |
联系我的时候请说明是从三千网看到的信息,谢谢。